跳至主要內容

分類: 狂潛實驗室

自由潛水費用:5種方法教你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教練與課程?

除了包套的自由潛水費用,划算的自由潛水課程價格,你更應該在乎的是學習成效.技術有價:『價值』vs.『價格』,跟著狂潛成為聰明的潛水員

狂錢自由潛水初階學生

那天和同業聊起來,自由潛水費用與價值的話題成了焦點。
「請問自由潛水課程的價錢可以再便宜一點嗎?」
這句話或許聽起來平常無奇,如同在菜市場買菜送蔥、買魚送薑一樣合理,但對於技術含量高的教練們、創意產業從業者來說,卻是一把鋒利的刀。

如果我們接受低價,那是否也意味著我們認為自己的自由潛水教學品質不值這個價錢呢?


低廉的自由潛水費用 vs 高價值:消費者的選擇與權衡

身為消費者,誰不希望物美價廉?但我們應該回頭問問自己:「便宜的自由潛水課程,真的能帶給我(消費者)預期的成果嗎?」

一位自由潛水同業曾笑說:「如果你希望教練便宜一點,那教練是否也能教得隨便一點?」
這句話雖然聽起來像玩笑,卻一針見血。

高價值的自由潛水課程背後: 包含了教練不斷的精進的自我花費的時間 、金錢與心力、細緻的課程設計、高規格的場地選擇,以及投入大量時間與心力協助眼前程度不一的學生們進步。這些「成本」,無法用單純的「低價」來替代。

  • 我們也評估過, 如何才能提供低價的課程? 但最後真的無法….
    • 使用低廉的場地: 比較髒、可能皮膚過敏、或氣管不適、無加溫的泳池發抖難以專注學習甚至有失溫的風險
    • 減少下水時數: 降低泳池入門票與時數導致能實際學習與練習的時數不足以課堂期間吸收
    • 不用包場或沒有專用教學水道: 人擠人 、先搶先贏 、擁擠的環境下還可能被其他人的蛙鞋踢到
    • 降低裝備成本: 二手或用久也不更換破破爛爛的防寒衣,破洞其保溫效果將大打折扣、發霉與硬化的配重帶與蛙鞋勒得不舒服也難踢動
    • 使用教學經驗不足的教學者: 考到教練跟是否會教學是兩碼事
    • 教練投入的心力不足: 如果今天換作你是教練,沒有收到你應得的工資, 你是否能維持熱情並用心以待?保有足夠的耐心?
    • 教練的成長停滯不前: 沒有足夠的利潤去支持教練休息與精進自己,便很難提供與時俱進的技術與教學上的成長 *狂潛的市場觀察,這是造成相同課程,不同教練教課其學生學習成效落差最大的主因
    • 根據以上我們實在無法犧牲學生的成效來降低價格,也許初踏潛水的『小白』們無法辨識差異,以下提供您參考.

如何選擇自由潛水課程與教練?

選擇一堂自由潛水課程,不只是選證照,更是在選擇一段個人的學習旅程中的領航員教練。學好自由潛水,需要的不僅是「學了」,而是「學會」。

沒有絕對的好或不好,一切在選擇最適合自己的! 可從以下5個面向觀察與思考:

  • 著重教學能力: 教練的他會的技術,是否能真正地傳授給我?還是只是他『本身』很厲害?
  • 與教練氣味相投: 觀察教練的氣質,教學風格與自己是否契合?
  • 安全戒護能力: 教練是否有持續訓練以維持當年教練班的能力? 有每一潛都戒護你的習慣以確保你的安全性?
    • 豐富的教學經驗與多元的教學策略: 樣本數夠多,有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才能因材施教
    • 洞察力與表達能力: 哪裡做不好,大家都能點評,但如何能看穿問題的本質,揪出根源是第一步,第二步則是能白話文讓學生理解並引導出學生的潛能,才是最厲害的教育者

這是狂潛小編覺得最重要的啦~~

價錢與解決學生的問題能力成正比 : 沒效的再便宜也是貴,觀察教練的學生成果,before and after! 學生回饋! 都可用來判斷這堂自由潛水課程的費用是否便宜的沒效還是昂貴過頭的依據,是否反映了教練的價值?

市場上他能存在必有其原因.


了解自己,找到最適合的自由潛水課程 (其他篇撰寫中)

選擇自由潛水課程的時候,不要只看價錢,更應該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樣的學習體驗。

如果是值得的東西,自由潛水費用再高我都願意支付;反之,即使再便宜,我也不會選擇。

當你找到對的教練與課程,那筆自由潛水課程的價錢將成為你生命中最美好的投資,帶給你無價的成就感與回憶,與很多人團練了老半天也領悟不到的 — 技術


選擇價值,勝於價格!一起成為聰明的自由潛水學員 🤍

課程諮詢與報名請找官方Line

MDR哺乳類潛水反射Mammalian Diving Reflex : 5個自由潛水者的生理秘密

每一個人都擁有MDR(Mammalian Dive Reflex)『哺乳類潛水反射』的生理機制,你也能像海洋生物一樣,在水下閉氣待得更久、潛得更深、更安全。快一起來了解他的作動與開啟方式吧!

什麼是MDR?

  • 潛藏在每一個人身上的『節能模式』當你閉氣、臉碰到冷水、感受到水壓時的自然生理反應,就像手機的「低電量模式」,優先維持重要功能,節省氧氣,進而延長閉氣。
  • 海洋哺乳動物像鯨魚、海豚和海豹,或這半水半陸的水鴨, 企鵝跟人類一樣要呼吸, 但他們為何能換氣一次在水下這麼久? 就是依靠著這個反射能在水下停留很久。人類雖然是陸地生物,但我們也擁有這樣的能力唷!

如何運作?

1. 心血管反射

當臉部(前額與眼睛周圍)接觸冷水,皮膚感應器會受到濕度與溫度的刺激,主窄臉部的三叉神經會啟動一連串自律反應:

  • 心率下降
    • 迷走神經讓心跳減慢,普通人心跳可降低10-25%,訓練有素的人甚至更低至50%。
    • 海豹的心跳可以從每分鐘125次降到10次,這就是它們能在水下待更久的秘密。
  • 血管收縮 血壓上升
    • 身體將血液從四肢引導到重要器官(大腦、心臟、肺部),保障氧氣供應,為了讓心肌與大腦的血液充裕, 會使得臟器, 皮膚周遭的血管阻力增加4~5倍, 輸出的血液會降低

2. 頸動脈感受器

當你閉氣時,氧氣下降、二氧化碳上升,血液酸度增加,刺激頸動脈感受器:

  • 降低新陳代謝:減少氧氣消耗。
  • 心率下降: 副交感神經作用
  • 血管收縮: 交感神經作用, 減少對四肢 如肌肉的血液供應,集中供應核心器官,也因無氧運動代謝出的乳酸堆積於肌肉中,產生酸痛感。
    • 註: Lactic acid乳酸 – 無氧產生能量的代謝物 : 潛水時由於四肢循環變差, 乳酸在水裡不是優先要代謝的目標, 會直到結束潛水返回水面後, 血管舒張並使乳酸與代謝廢物進入循環, 才會激增釋放到血液中被量測到, 這也是潛水後疲憊感產生的原因之一, 潛水間隔不宜太近, 必須有足夠的休息時間.  

3. 脾臟收縮

  • 脾臟釋放更多紅血球,增加血液攜氧能力。研究發現,像巴瑤族這樣的潛水民族,他們的脾臟比一般人更大。

4. 血液轉移

由於低溫,水壓都會促使血液從四肢集中到軀幹和頭部,保護肺部在深度壓力下即便被壓縮, 也不至於潰縮。 在大深度肺部仍有低於RV (空肺容積) 的壓縮可能, 跟橫隔膜柔軟度有關. 

5.浸泡性利尿

  • 血液轉移(低溫, 水壓)後,使得相對身體中心的血液容積增加,身體的壓力感受器會認為身體中有多餘的水分 ; 低溫抑制抗利尿激素(AVP)的分泌
  • 以上都會促使腎臟排出多餘的水分,增加尿液生成
MDR to enhance diving performance
狂潛 Tina 自由潛水暖身後可延長水下閉氣提高fundive體驗

 

觸發條件?

隨著臉面入水受到濕度與低溫的刺激, 閉氣過程身體內的CO2濃度逐步提升, 下潛後的深度增加進而感受到水壓,都會進一步觸發。

注意事項?

  • 水溫不宜過低:

身體因過冷而產生顫抖(肌肉自動收縮來提供核心熱量保護臟器),而增加耗氧量,因此穿著防寒衣並選擇適度的水溫非常重要。

  • 閉氣時間需在能力範圍所內:

隨著閉氣時間的增加, CO2堆積其不適感也會升高, 若無對應的放鬆技巧可能會過度緊繃而使耗氧量大增, 更加危險

隨著閉氣接近個人低氧臨界值, O2降低的體感不如CO2上升時明顯.更需透過大量訓練逐步推升個人極限.

強烈建議: 須透過專業教練的戒護與指導下, 才能安全延長閉氣.

  • 請勿尿在泳池影響能見度:

浸潤在水中, 即便一米池, 也會感受到利尿感, 尿中含有氨與尿素, 會與泳池水中消毒用的氯作用, 產生氯胺, 他是一種不透明的物質,會導致水的清澈度下降,使泳池水看起來變得渾濁.

好處?

  1. 延長閉氣時間:降低心率和重新分配血流節省氧氣。
  2. 提升安全性:降低代謝需求並有助於維持肺部於深度高水壓下不潰縮。
  3. 增強效率:脾臟釋放紅血球和血液重新分配讓氧氣使用更有效。

如何訓練與強化?

雖然MDR是自動的,但你可以透過訓練讓它更有效:

  • 心臟強健:強而有力的心臟能降低平日的心率 減少耗氧
    • 有氧運動
  • 血管彈性:有助於血液快速重新分配
  • 增大肺活量:吸入更多氧氣,儲備更多能O2
    • 鍛鍊呼吸肌群的力量
    • 拉伸提高胸廓附近肌群與橫隔膜的柔軟度,同時能減少大深度水壓造成的肺部擠壓傷風險
    • 科學家曾研究深度破百米的多位選手 (身高175~180cm, 體重70~85kg 其全呼吸的肺活量可達9.1L 與7.46L,加上packing填充後肺部可膨脹至~10L,且RV空肺後可再壓縮500cc以上的柔軟度.
  • 提升含氧量:增強血液和肌肉的攜氧能力
    • 肌紅蛋白又比血紅素攜氧能力更強,重訓可提升肌肉量
    • 無氧訓練提升肌肉於缺氧下的用氧效率
O2儲存區域O2載體氧氣量下降時功用
血液Hb 血紅素釋放出氧氣運輸傳送氧氣給組織使用
肌肉Mb 肌紅蛋白抓著氧無氧運動或爆發力快速使用

#狂潛症 『MDR是(無意識)自然會開啟的生理機制,但想要進步最快的方法,還是透過(有意識)的訓練提升潛水技術 』

參考資料

泡水利尿 Kollias J, Van Derveer D, Dorchak KJ, Greenleaf JE (February 1976). “Physiologic responses to water immersion in man: A compendium of research” (PDF). Nasa Technical Memorandum X-3308.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Retrieved 12 October 2016.

百米選手下潛實驗 Case Studies in Physiology: Breath-hold diving beyond 100 meters—cardiopulmonary responses in world-champion divers Alexander Patrician,Christopher Gasho,Boris Spajić,Hannah G. Caldwell,02 MAY 2021 https://doi.org/10.1152/japplphysiol.00877.2020

肌肉用氧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28035177_Cardiovascular_Adjustments_to_Diving_in_Mammals_and_Birds

由 Compete Themes 設計的 Author 佈景主題
分享